查看原文
其他

佳文速递 |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基于系统耦合协调视角

赵磊,潘婷等 旅游学刊 2021-09-22


编者按


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12月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个科学的论述为我国近年来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美丽中国建设定下了基调。从旅游的角度来说,“乡愁”的主体是谁呢?是城镇的居民,是那些离乡进城、但又时时午夜梦回、魂牵梦绕于家乡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人们,他们天然地是乡村旅游的主体;与此同时,习近平同志冀望的城市要显山露水,不要以“水泥森林”与自然森林自我隔离、自我流放,要实现城乡融合、乡城一体,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的城市本身就是生态旅游的主要景观和重要载体;另一方面,城市由于人口集中、文化汇聚、产业发展、休闲需要,其自身便是旅游需求、旅游客源的发生地和文化旅游、城市旅游的发生场所。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缔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快速工业化的奇迹,相伴而生的是快速的城镇化,在此背景下,经济学对于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然而,主流经济学的学科体系肇始于人类的工业化时代,其很多隐含假设都建立在这个时代烙印之上,由于学科发展的惯性,至今主流经济学的分析通常仍有意无意地以工业作为当然的对象,而对第三产业明显忽略、更对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视而不见。这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经济比重远高于第二产业、我国也于2012年实现了前者对后者反超的典型事实南辕北辙,也与上世纪末国际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世界旅游组织)、2017年我国旅游业对GDP综合贡献高达11%(原国家旅游局)的典型事实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即便随着新型城镇化时代的到来,经济学界对于旅游业和城镇化之间的关系仍然是缺乏关注的;与此同时,旅游学界往往对旅游业实践的观察十分敏锐,很早就开始了旅游城镇化和城镇旅游化的探讨,但客观地说,大多数这样的探讨仍然停留在就事论事的现实层面,而逻辑严谨的理论构建和统计实证则尚不多见,赵磊等作者的论文显然是这样一个有益的尝试。赵磊博士多年来从事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当下的这篇论文则是试图揭示上述关系的一种中观机制,因为,经济增长是伴随着城镇化的一个演化过程,经济增长既是城镇化的原因,也是城镇化的结果。在当今这个新型城镇化以及旅游业占据国民经济支柱地位的时代,旅游业与城镇化的关系必然成为推动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机理与途径,这是该文的意义之所在,也是与作者的研究方向一以贯之的。几位作者娴熟地运用系统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中国各省历年的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与协调度,当然可以作为各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参考,贡献其应用价值。然而,在我们看来,该文的主要贡献并不在此,而在于该文提出的理论框架,它与既有的旅游业与传统城镇化关系的理论相异,立足于新型城镇化所涉“新型”内涵(以人为本、产业互动、结构合意、城乡统筹、文化活化),并构建了相应的“旅游业-新型城镇化”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真正体现了新型城镇化的“新”字,也正是该文的“新”意暨学术价值之所在。


——本期责任编辑:罗浩



1

作者简介

赵磊(1984—),男,山东新泰人,博士,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学,E-mail: leizhde1984@126.com。


潘婷婷(1996—),女,浙江余姚人,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旅游产业发展。


方成(1980—),男,浙江义乌人,博士,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量经济学。


林爽(1985—),女,河南漯河人,博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与会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学。


2


研究缘起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窗口期,推进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不仅是对适应经济结构升级与城镇质量发展双重倒逼机制的有益尝试,也是经济进入“四期叠加”的新常态阶段渐进过渡的一种改革思路。与此同时,现代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新兴龙头部门,当前无论是旅游需求项的消费升级,抑或是旅游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或者是旅游关联度的跨界融合,旅游业引导的城镇化建设模式,不仅开拓了产城融合的新型路径,也为地区经济增长注入了产业活力。反之,新型城镇化所推崇的“三生(生产、生态、生活)”和谐理念,更为激发现代旅游业发展创造了产业供给体系、环境禀赋条件和有效市场需求。因此,旅游业所属产品功能、产业特征与新型城镇化所涵人本理念、结构生态相互吻合。事实上,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创造旅游业发展所需供求条件,而旅游业发展可以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产业生态诉求,而旅游业内在属性特征也与新型城镇化思想理念互为契合,所以对新型城镇化和旅游业互动协同进行研究,不仅具备学理基础,也为解释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失衡谜题具有实践意义。

3


研究方法、过程和结论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如何实现“产”“城”融合,是破解城镇化质量治理困境的直接举措,也是寻求经济转换动能、结构调整优化和预期政策调控的可行方略。长期以来,在旅游活动中出现“旅游城镇化”与“城镇旅游化”的社会经济现象,“城镇”作为“旅游”的对象载体,“旅游”表达“城镇”的衍生功能,“城”“旅”融合条件具备,端倪早露,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寓旅于城,以城促旅的耦合协调发展。与既有关于旅游业与传统城镇化关系的解释理论相异,本文立足于新型城镇化所涉“新型”内涵(以人为本、产业互动、结构合意、城乡统筹、文化复兴……),主要从“就业消费”“产业升级”“空间优化”“城乡统筹”和“文化活化”五个方面重点解析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协调的关系原理。

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旅游业-新型城镇化”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旅游业子系统包括产业规模、行业结构和发展潜力构成的3个一级指标及其下设29个二级指标,主要反映旅游业发展规模与质量;新型城镇化子系统包括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社会包容性、环境治理力、城乡统筹度和生态集约化构成的7个一级指标及其下设29个二级指标,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发展评价内容的客观肯定,而社会包容度、环境友好化、城乡统筹度和生态集约性是对新型城镇化中“以人为本”式内涵发展的集中体现。

然后,本文引入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互动状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从系统耦合度分析来看,中国省级“旅游业-新型城镇化”系统耦合度普遍处于高位,表明省级“旅游业-新型城镇化”系统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子系统之间达到良性共振耦合状态,并且呈现一致有序的结构互动关系;从系统协调度分析来看,中国省级“旅游业-新型城镇化”系统协调度基本呈现一致增高趋势,并且省级“旅游业-新型城镇化”系统处于高度协调的耦合阶段,系统运行处于协调水平的上升区间。



4


研究意义与体会


本文不惴浅陋,研究意义体现在有助于客观评估“旅游业-新型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定量揭示旅游业子系统与新型城镇化子系统的双向作用态势,以反映两者的内在相互关系,从而为优化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路径,尤其是促进旅游产业能级提升和拓宽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路提供了参考依据。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揭示并廓清现代旅游业发展与重要宏观经济问题的关系机理,不仅对拓展旅游经济学的研究边界至关重要,而且也为丰富主流经济学的研究体系提供来自旅游经济学的学术贡献。本文研究结论所蕴含的政策启示是,从发展理念上需强化对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互为关联、相互作用的战略认识。旅游业作为典型的现代服务业部门,可以依靠其强大的要素集聚能力,实现人口与产业集聚,并不断创造就业机会,尤其是旅游业作为满足人们精神愉悦和陶冶情操的重要行业,对提升城镇人口生活发展的幸福感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当然对城镇发展也具有关键的经济促进作用。所以,相关省份在多途径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路中,可以考虑将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引入其中,依靠泛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旅游或休闲功能的嵌入,也有利于城镇空间利用效率提升。




引用本文


赵磊, 潘婷婷, 方成,等.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基于系统耦合协调视角[J]. 旅游学刊,2020, 35(1): 14-31.

 ZHAO Lei, PAN Tingting, FANG Cheng, et al.Tourism industry and new urbanization—A view based on system coupling perspective [J]. Tourism Tribune, 2020, 35(1):14-31.



责任编辑 || 罗浩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副教授
责任校对 || 吴巧红
技术编辑 || 郭秋琪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 本科生

图片来源 || 
pixabay.com


原文链接
https://book.yunzhan365.com/rztl/cutj/mobile/index.html




Tourism Tribune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科类)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权威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欢迎转载,转载请联系《旅游学刊》编辑部授权

(lyxkwx@163.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