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了解清明吗?

小马儿 中国农业大学 2024-04-20

万物洁净,雨霁天清,追思故人,春和景明。4月4日15时02分,迎来春季第五个节气,清明。清明既是节气,亦是扫墓祭祖、缅怀先烈的节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清明节气的气候特点吧!

花开清明,莫负春光

二十四节气

清明

QingMing

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当太阳到达黄经15°时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4月4日或5日。这天晚七点,仰望星空,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偏南的方向,即 105 度处,古人称为乙的方向。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解释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西汉时的《历书》也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这就是清明节气的由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在中国古诗词中总是被在下雨,给人的感觉也一直是多雨的,其实这只是江南地区,清明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明显增加,除东部沿海外,江南大部地区4 月平均雨量在 100 毫米以上;如果冷空气偏强,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小于10℃的低温阴雨天气。华北地区则是“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过后,因为气温逐渐升高就很少再下雪了。此时节北方干燥多风、降水少。江淮地区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雷雨等不稳定降水逐渐增多。华南地区因地理位置临近海洋,当受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锋面影响时,开始出现较大的降水;当遇到热力对流旺盛时,甚至还会有雷暴等强对流天气出现,形成较大的暴雨。

清明


何处最舒适


人体舒适度指数(BCMI)用于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评价人体感受的舒适程度,依据气温、湿度和风速这三个对人体感觉影响程度最大的气象要素,确定了10个分级:大于89时人体感觉程度为酷热,86~88为暑热,80~85为炎热,76~79为闷热,71~75为暖舒适,59~70为最舒适,51~58为凉舒适,39~50为清凉,26~38为较冷,0~25为寒冷,此外,低于0则可视为非常寒冷。

清明节气期间,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BCMI都高于35,这意味着大部分地区已经不再处于非常寒冷的状态。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BCMI多在25~50之间,这些地区仍然处于较冷等级。春季的天气变化多端,这些地区可能会遭遇春季降温和大风天气,居民需要注意保暖,适时增减衣物,以适应气候变化。我国西南南部地区的BCMI在58~70之间,属于舒适等级。这个地区的气候温和宜人,人体感觉最为舒适。华南地区的BCMI在70~80之间,这些地区属于暖舒适和闷热等级,随着气温的进一步升高,居民也应做好及时通风和防晒。

清明


穿衣指南


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在春分时节有不同的气候特点。穿衣指数是一种室外环境所需服装厚度的预报值,主要运用了环境温度预报值和环境风力预报值两个气象要素。

清明节气期间南方大部分地区穿衣指数均在10.6mm以下,仅需穿着单层薄衫裤、衬衫、薄针织衫等薄春秋装,华南地区仅穿着短袖短裤,并注意防晒;华北、西北地区的穿衣指数在10.6~15.6mm之间,气候宜人,可以穿夹棉外套、毛呢套装、西服套装、薄绒外套等;青海中部、东北部分地区的穿衣指数在15.6~19.6mm之间,需要穿着羽绒服、棉衣、冬大衣、皮夹克、保暖内衣、厚毛衣,其中青海高海拔地区等极个别地区的穿衣指数大于19.6mm,仍需穿着厚羽绒服 、皮草外棉衣、羊毛内衣、厚呢外衣、加绒手套等严冬冬装。

清明


天气会如何


预计清明节气期间,江南、华南等地多降雨,部分地区伴有强对流天气。西藏东北部、西北地区中部、西南地区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其中,青海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雪。江南大部、西南地区东北部、贵州东南部、华南中北部和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湖南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北部、广西东北部、广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100~150毫米)。西藏北部部分地区有4~5级风。

图源自中国天气网

清明


节气小科普

 连日来,南方强对流天气多发,江西等地更是遭遇罕见的大范围雷暴大风天气,致人伤亡。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威胁不可忽视。

强对流是空气强烈的垂直运动而导致的天气现象,白天地面不断吸收太阳发出的短波辐射,温度上升,并且放出长波辐射加热大气。当近地面的空气从地球表面接受到足够的热量,就会膨胀,密度减小,变轻后会往高处爬升,冷空气重,上重下轻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

通俗比喻就像往加热的炒菜锅里倒水一样,锅越热冷水和锅接触第一瞬间会泛起白烟,白烟就相当于近地面较热空气形成的上升湿热气流,当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由于高空气温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当水滴或冰晶下降时,又被另一股更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升,如此反复不断,小水点开始积集成大水滴或冰雹,直至上升气流无力托住其重量,最后降落成雨或冰雹,就形成了强对流,冰雹是强对流天气最剧烈情况。

目前,我国南方地区已进入强对流多发季,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强对流天气发生前,会伴随有明显的大风和天空变暗的现象,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有效的预防。具体包括:提前进入周围的建筑物内躲避,尽量远离落地窗、落地玻璃等;如遇上强雷电,避免待在空旷的地方,不要待在高处,尽量躲在室内或车内;若在室外行车,需要增大车距,适当打开车灯,远离广告牌和临时搭建物等;远离电线杆,不要在大树下躲雨等。最重要的是:请及时收听天气预报,密切关注气象预报预警!

 北京风光








01

北京凤凰岭

清明将至,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苏家坨镇凤凰岭路19号的凤凰岭,进入了最美赏花季,近期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踏春赏花。伴随着杏花的绽放,凤凰岭第24届杏花节活动已拉开序幕。清明佳节,邀请广大市民群众一起来上春山、赏春花、品文化,赴一场美妙的春日之约。(距北京市中心52km)

02

金海湖

清佳节去位于平谷区韩庄镇海子村的金海湖景区踏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金海湖有着“碧波金海,清凉世界”的美称,是北京最大的综合性休闲娱乐水域,其三面环山,风景秀丽,有湖光塔、金花公主墓、望海亭、锯齿崖等数十处景观,一起在清明节来体验一下金海湖的自然分吧!!(距北京市中心94km)

03

陶然亭公园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的陶然亭公园,建于1952年,是一座融古典建筑和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名园。清明时节,陶然亭公园春花盛开,一起去报春亭、谪仙亭等地去欣赏春季绝景吧!!(距北京市中心5.5km)





 北京文俗








01

祭祀扫墓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

02

插柳

"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比邻诸姊妹,一枝斜插绿云翘。"这首诗所描述的是古代清明插柳的习俗。民谚中还有这样的话:"清明不插柳,红颜变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那么,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期间插柳呢?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稿"的农事祖师神农氏。二说是为了为了避邪。三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四说是为了预报天气。

03

放风筝、荡秋千

清明时节还有放风筝、荡秋千等习俗,这是健身活动,亦是那时的游乐活动,白居易在《春游》一诗中就说过:"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风筝最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用于军事,用放飞风筝传信息,明清后转为宫廷娱乐并为平民游乐玩具,因古时在风筝上装置响笛或洋皮小鼓等风吹发出似筝之声而称"风筝"之名,老北京时风筝制作更为精巧,那时有被称为"曹氏风筝"、"风筝金"、"风筝哈"、"风筝马"等流派的风筝。这项活动至今仍受广大百姓喜爱,常见在天安门广场和城内外广阔地区有各式各样的风筝在蓝天白云中翱翔。至于荡秋千曾是宫廷内和贵族家园林中的设施是妇女孩子们流行的一项游乐活动,如今早已成为百姓的健身活动项目。





 北京美食









馓子麻花 




艾窝窝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北京风味小吃,颇受大众喜爱。主要食材是糯米粉(江米)、面粉做外皮,其内包的馅料富有变化,有核桃仁、芝麻、瓜子仁、山药泥等营养丰富的天然食材,质地粘软,口味香甜,色泽雪白,常以红色山楂糕点缀,美观、喜庆。因其皮外糁薄粉,上作一凹,故名艾窝窝。

姜丝排叉

姜丝排叉,又叫姜汁排叉、姜酥排叉、蜜排叉。它不但是北京传统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个品种。茶菜是满族、回族礼仪性食品。满族人在设席宴客时,习惯用茶及茶食为先,然后才是冷荤、热菜、甜食、汤等,一定按顺序上。回族人不饮酒,但为了礼节,多以茶代酒,因而茶菜是必不可少的。“南来顺”的姜丝排叉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

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欢迎,也有叫它散子、环饼的,是麻花类的花式品种。据说环饼远在战国时期就有了,秦、汉以后,为“寒食节”的必吃食品。




 北京农产











01

豆角

豆角又称豇豆,是夏季的主要蔬菜,可以春季、秋季播种,春季4月清明节前后,十分有利于豆角的生长,一般播种后60天左右,即可采摘。豆角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健脾补肾等功效。食用时可凉拌、干煸或爆炒,口感清爽嫩滑。

02

丝瓜

丝瓜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纤维素,以及钙、磷、铁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以及氨基酸和维生素。中医认为丝瓜味甘、性平,具有清热凉血、解毒通便、祛风化痰、润肌美容、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等功效,丝瓜全身都可以入药。

03

西葫芦

西葫芦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蔬菜,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有机酸、纤维素、钙、铁、磷等营养物质。平时适当的吃一些西葫芦,能够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对增强身体抵抗力有帮助。而且其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吃了以后可以刺激胃酸分泌,加快胃肠蠕动速度,达到促进消化的作用。







来源 | CAU二十四节气工作室
编辑 | 罗依依
责编 | 范晨辉 姜萍萍 

设为星标
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

往期回顾

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 


权威发布!事关这一大考!

当大学生”玩“起了泥巴!

这是一条24万人准备了10年的推送!


你最关心的复试热点问题,来啦!


中国农业大学(ID:iCAU1905)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点赞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