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漢權: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中環一筆

何漢權 獨家 2024-05-10
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



中史教育實在需要兩條腿走路。初中獨立必修課堅守的同時,當要於教與學作具體優化;高中在已有中英數及公民4科獨立必修必考的壓境下,中史科不宜再加入這行列。另一方面,中史同時開設獨立必修科,毋須考試。





早前與10間中學的校長及教師,通過中國社科院的接待,前赴北京,其中一個參訪點中國歷史研究院,大門有「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匾額,言簡意賅,對一國兩制的香港各教育持份者來說,寓意是深遠、是警醒。這裏不無讓人思考,現時香港學校國史(中史)的現況,孰好孰壞?


憑心而論,2019年開始,特區政府於初中階段恢復3年的獨立必修課程,是大好事,但整個中學階段,中史科仍面對不少結構性難題。初中是以「古今並重」形式設計,讓學生以政治演變為主,以文化特色和香港發展為輔,多角度學習中國從史前到改革開放的歷史發展;高中則分為必修和選修部分,必修部分以時序來設計課程,涵蓋中國由周代分封到改革開放的發展進程,選修部分則以歷史單元的主題式設計。必須正視的是,高中選考學生只佔整體考生約十分一的弱勢。


不論是初中還是高中中史課程,學生都需要面對背誦史實的困難。因此不少學生只能跟隨測考指揮棒,依其節奏唸中史科,除少數酷愛中史的同學外,大體都缺乏進一步的興趣與動力,要深化對國史認知,從而產生民族情國家愛,難矣。


中史教育實在需要兩條腿走路。初中獨立必修課堅守的同時,當要於教與學作具體優化;高中在已有中英數及公民4科獨立必修必考的壓境下,中史科不宜再加入這行列。或許可考慮試行國史教育中心(香港)的方案,即建議保留高中選修中史科,學生依舊可以參加公開試,從而滿足酷愛中史的十分一少數。另一方面,中史同時開設獨立必修科,毋須考試,以供整體達十分九的學生可按校本模式,一星期一節專題式學習,以確保中史的學習可以六年一貫,不被橫腰割斷。


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初中高中中史科學習合流,活化深化學與教,以教育、經歷、參與及獎勵的共融方法,推動中史教學,六年一貫,逐步實踐歷史與文化的認同,這是最深層次的價值認同,亦是國民教育的最根本。


本文作者:何漢權

(現任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教育評議會會長、香港風采中學校董。主要從事學生成長、教學專業、國史教育及社會情勢研究領域工作。2007年獲香港大學文學碩士學位。現亦為信報、星島日報、大公報及亞洲週刊專欄作者。公職有團結香港基金創會顧問、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深圳大學饒宗頤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第一屆至第四屆選舉委員會委員,以及於2022年再獲選為現屆選舉委員會委員(教育界)等,散文著作有《有教無懼》、《驕陽引路》、《教育茶餐廳》、《全在教育》、《教育,花開下樂》、《權在教育》等,主要學術著作有《曾國藩家庭教育思想》、《危機與出路: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歸前後中學中國歷史(國史)科》及《回歸二十年——香港青年政策何去何從》等。)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微信平台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往期精彩回顧





刺激內需與推進高質量發展相結合 |中環一筆

阮紀宏:美國會速戰速決通過禁TikTok法案引起的聯想 |中環一筆

屈穎妍:以卵擊石的下場 |中環一筆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