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人驾驶汽车的科技情怀离现实还有多远?

2017-08-21 网络舆情



从美国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说《神奇的汽车——萨莉》中描写的一辆不堪人类虐待奋起反抗、且具备人工智能的无人驾驶汽车,到漫画中的蝙蝠侠战车、再到以将汽车赋予生命与能力为题材的变形金刚,无人驾驶汽车可谓是人类对于未来科技发展的一大期待。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科技企业纷纷加入到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中,无论是无人驾驶的整体水平、抑或是日常新闻中的曝光率,均得到大幅度提高,乃至不少网民和专家期待在短时间内可以看到无人驾驶技术完全可以应用于生活。

  然而,在无人驾驶如火如荼地推进过程中,一方面是科技进步带来的美好出行愿景,另一方面却是无人驾驶在推广上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其中不仅面临技术瓶颈,还会遇到法律瓶颈、政策瓶颈以及伦理瓶颈。

  

两种路径: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之路


  无人驾驶汽车是智能汽车的一种,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的目标。

       无人驾驶是当前汽车创新的制高点,也是世界范围内传统车企与互联网公司交锋最激烈的战场之一。目前来看,两种发展之路可谓泾渭分明:

  一方面,是以传统车企与科技硬件公司为主导的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如通用汽车用10亿美元收购无人驾驶创业公司Cruise Automation,福特汽车投资了Argo AI等;另一方面则是以谷歌、百度、乃至创业公司为主的互联网新势力。


  当前,无人驾驶技术已经进入了路测阶段。早在2012年11月,我国就完成了首次无人车高速公路测试。由军事交通学院研制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从京津高速台湖收费站启程,用一个小时左右到达天津东丽收费站,全程行驶104公里。2015年12月,百度宣布其无人驾驶车完成路测,百度无人驾驶车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出发,驶入G7京新高速公路,经五环路,抵达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并随后按原路线返回。2016年4月,中国自主汽车品牌长安睿骋完成了长达2000公里的长距离行驶无人驾驶路测。

  此外,一些新的设想、理念也在不断地在实验室中被提出与实践。例如,密歇根大学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与激光雷达系统之外,研发了第三种无人驾驶解决方案——V2V车联网系统。该系统原理在于将众多无人汽车组织成一张“车联网”,应用专用短波通讯系统以每秒十条信息的速度共享诸如位置、速度、方向等数据。通过信息的交互,系统识别前方道路存在的障碍与风险的时间可大幅度提前,并选取最安全驾驶方式。



现实很骨感:无人驾驶发展的现实障碍


  无人驾驶汽车的科技情怀离现实还有多远?一看技术、二看法律。

  无人驾驶技术最终能否取代驾驶员,核心问题一直在于驾驶的安全性。而自动驾驶安全性高于人工,也一直是业界坚持的观点。

  然而现实却十分骨感。2016年5月,美国一辆特斯拉电动轿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发生撞车事故,导致司机身亡。警方报告显示,在一个没有安装红绿灯的十字路口,一辆大型牵挂型卡车突然左转,横在特斯拉车前。特斯拉没来得及刹车,低矮的车身直接钻到卡车底部,其挡风玻璃与卡车相撞,车顶完全被掀起。与卡车相撞后,这辆特斯拉继续行驶,离开路面,最后撞上一根电线杆,停在距离公路30米外的地方。特斯拉司机当场毙命。



  这并不是自动驾驶模式下的汽车发生的第一起车祸。谷歌公司此前测试的自动驾驶汽车也发生过轻微的车祸,但因自动驾驶导致乘客死亡的车祸,不仅对于特斯拉是首例,在全球也是第一案。由于安全性这个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无人驾驶汽车何时上路仍不确定。

  特斯拉的事故为热衷于自动驾驶新技术的人们敲响警钟:一旦类似事故发生,谁来承担责任?车主、汽车制造商还是无人驾驶服务提供商?

  基于安全性的担忧,舆论对于无人驾驶的顾虑还延伸至道德方面。怀疑者之所以宣称无人驾驶造成了道德难题,是源于一个令人不舒服的事实——引导汽车的智能软件在必要时会对人类和动物的生命价值进行量化比较,以便于无人驾驶汽车在应对将要发生的事故时作出恰当的反应。

  舆论的担忧不无道理,虽然没有法律对无人驾驶汽车说“不”,但对无人驾驶汽车的监管还十分模糊。


  可喜的是,近年来全球不同地方陆续开始做出立法的尝试。2016年9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签署法案,允许自动驾驶车辆在“驾驶室无人监控状态下”在公路上展开测试。

  2017年4月,日本也制定了无人驾驶车辆测试审批标准,使无人驾驶试验车辆在不搭乘任何试验人员的情况下上路测试成为可能。

  德国也通过了一项准许无人驾驶汽车在德国公路上行驶的法规。不同于美国和日本无需人类驾驶员坐在驾驶席上,德国的法规要求任何时候都要有人类驾驶员坐在驾驶席上,以备随时对车辆进行控制。



价值:无人驾驶技术或对社会影响深远


  7月百度AI大会上,百度总裁李彦宏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展示了一段自己乘坐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实地行驶的情景。但北京交管部门随后表示,现行法规并不允许无人驾驶上路,引发网民一阵哄笑。这也是舆论目前对于无人驾驶汽车开发的态度的一个侧影:不解与担忧。

  值得庆幸的是,政府与业界并未因噎废食。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提交了“加快自动驾驶立法”的议案。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多次提及了无人驾驶领域的创新,具体包括:研究无人机自主控制和汽车、船舶、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等智能技术,建立自主无人系统共性核心技术支撑平台,研究建立营运车辆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的技术体系等。

  无人驾驶汽车,本质是一场全球性的技术革命。一旦技术能开始应用于现实生活,影响远超想象。简言之,这是一种可以对社会经济形态带来深刻影响与升级的技术。尽管看似离现实生活还有一段距离,但这个距离正在被不断缩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5385u304z&width=500&height=375&auto=0


文章内容有删减,详细内容请参看《网络舆情》第63期

作者:人民网新媒体智库研究员  张力

页面编辑: 发行部  林敏瑜

 



外媒解码中国主旋律影片走红现象

网络治理新进程:微信微博百度贴吧被调查

聚沙成塔,丰富你的“碎片化”时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