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格斗孤儿”事件引舆论热议

2017-08-02 网络舆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527gzpjug&width=500&height=375&auto=0


舆情概述

近日,一段关于“格斗孤儿”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视频称失去双亲的凉山孩子被成都恩波格斗俱乐部“收养”,他们平时练习综合格斗,偶尔参加商业演出。俱乐部创始人恩波是一位退伍军人,2000年前后组建了一支武术散打队,先后收养了400多个孩子进行格斗训练。目前,四川凉山州教育部门已前往成都,这些未成年人将被带回凉山,安排重返学校。有网友认为,对于失去双亲的孩子,能够在生存之外学到一技之长是一件好事。也有网友担心,孩子投身格斗而非学习文化知识,将来可能仍会遇到生存的危机。



舆论认为 “格斗孤儿”绝对

不能被文明社会所容忍


舆论中有多数观点认为,应当把这些孩子解救出来,送回学校、送回父母身边,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必须进入义务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任何人都不能剥夺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些孩子应该回到学校,好好念书。此外,还有观点认为该俱乐部以收养之名,让这些未成年人从事格斗这样的危险运动并可能从中牟利,已涉嫌违法。



《长江日报》评论指出,面对类似“格斗孤儿”的问题,有些部门习惯于应付,最优是应对问题,次优是雷厉风行打太极。舆论热的时候他们像热锅上的蚂蚁,舆论风头过去,他们的心就凉了大半截。凉山失学儿童问题之所以绵延至今,显然是没有追根溯源、拿出治本之策。成都“格斗儿童”上百,他们可能来自四川全省甚至五湖四海,但迄今只有凉山州教育局回应,更多的地方无动于衷,这是更值得反思的事情。


新华网评论指出,不格斗就只能回家吃洋芋,“格斗孤儿”的生活现状令人痛心。格斗俱乐部的收养训练,貌似为留守孤儿提供了“更好”的生活选择,但实际却剥夺了他们通过教育实现人生多种可能的权利。儿童被合规收养却不能接受义务教育,当地教育部门和民政部门也应进行反思。


中国青年网评论指出,尽管格斗或能改变人生,但是别忘了,这个国家与社会、这个民族与时代,不该把穷孩子们辽阔的未来,蜷缩在一个格斗的笼子里。底线不容僭越、人性不容勾兑,宽纵“格斗孤儿”的次坏选择,必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反思与追问,即便如堂吉诃德般或感无力,但叫人心有光亮,叫人鼓舞前行。何况,再问一句,在“格斗孤儿”事件上,我们真的使尽洪荒之力了吗?



部分网民观点摘编


@ZZzz

是,你们每天吹着空调,刷着微博,锦衣玉食,当然不能理解留守儿童的心酸,这个俱乐部给了他们希望。你们动动指头就想去毁灭掉。


练拳没有问题,疑点只在于有没有组织儿童间的搏击比赛,并以此盈利。

@飞翔的荷兰人_


@撕烂这本唐书

感觉“格斗孤儿”这个事件真的很残忍,现在事情曝光出来了,相信这样的事情一定不会被现在这文明的社会所容忍。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必须要接受义务教育的啊,建议当地的有关部门加强监管督促,要让孩子们在适应的年龄做适当的事。

@黑卡超帝


@骨头咯吱响

教孩子音乐、足球、篮球确实不会被说,这样的个人运动,成为明星的毕竟只是极少数,一旦这些孩子长大后没法子凭格斗养活自己,那些喊着歧视格斗运动的人可曾想过,这些孩子会靠自己的“本事”做什么?



舆情点评


目前,来自网络的质疑和来自俱乐部方面的辩解都已经呈现出来,真正值得期待的是职能部门的介入和裁判。有几个问题需要厘清:一是收养的问题,如果确属收养,那么俱乐部需要拥有法定的收养资格,履行相关程序。而且,不得以孩子们的散打成绩不好为由解除收养关系。二是义务教育的问题,相关部门有必要督促和帮助俱乐部落实对孩子们的义务教育。三是营利的问题,孩子们不能被俱乐部当作营利的工具。对上述问题作出结论,至少需要民政、教育和公安等部门的参与,需要俱乐部所在地和孩子们家乡政府的协调配合。一切工作的目标,都应该指向为孩子们谋取最大福利,保障我们这个社会应有的公平正义,既不让违法侵害儿童利益的行为发生,也不让那些替儿童谋求前途的善举蒙受误解。


页面编辑:林敏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