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目录 |《马克思主义哲学》2024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科期刊网
2024-09-09




投稿邮箱:mkszyzx2021@126.com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本刊倡导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多面向、多维度的深入研究,主要刊载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经典著作、发展历程、创新成果、当代问题思考、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研究成果,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


01
本期目录

02
本期摘要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学习贯彻习近平

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

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在学术研讨会上的主旨报告及致辞

王伟光


编者按:20231112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先后召开多个重要学术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如112日在苏州昆山召开的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第二次会长会议、同月18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哲学论坛·2023”、1228日在重庆召开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暨公平正义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等,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王伟光同志在相关学术会议中,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的当代结合”“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哲学力量”“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意义和内涵”等主题分别作主旨报告或致辞。本文遴选编辑王伟光会长在三个重要学术会议上的主旨报告或致辞,以向长期关心支持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展示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的近期工作与最新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辩论唯物主义研究会



新奋斗的基本涵义与实践要求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征程新奋斗的重要论述

郝永平 袁宏松


[摘要]新时代新征程伟大奋斗的内涵包括“艰苦奋斗”“接续奋斗”“团结奋斗”“顽强奋斗”等,它们在理论渊源上同宗、精神气质上一致、实践活动中互为支撑。“艰苦奋斗”为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实践提供了人民价值立场和重要实践路径。“接续奋斗”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奋斗精神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团结奋斗”为奋斗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了组织保障。“顽强奋斗”蕴含着变革与创新的精神面貌,是新时代奋斗精神的风骨所在。

[关键词]新奋斗;艰苦奋斗;接续奋斗;团结奋斗;顽强奋斗

作者单位:郝永平,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袁宏松,中央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文化观探析

李瀛霓 李景源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观是其文化思想的核心,由文化结构观、文化功能观和文化发展观构成,是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关键词]文化观;文化结构观;文化功能观;文化发展观

作者单位:李瀛霓,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李景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

马修文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继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之后,又一个特定领域革命性、标志性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用六个“必须坚持”精炼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方面必然有其独特而丰富的内涵。本文从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层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实质。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回答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一系列根本性、原则性问题,能够更有效地指引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能够一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对唯物史观一脉相承而又创新发展的澄明之境。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世界观;方法论;唯物史观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服务中心



习近平关于国有企业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

郭少冉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党中央从顶层设计视角对国企改革进行的战略考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主义本质出发,从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出发,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出发,对我国的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理念,这些思想和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哲学意蕴;唯物史观

作者单位:云南航空大都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两个结合”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建设的方法论研究

庞炜 王玉鹏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总结形成了“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论,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关键的方法指导。“两个结合”既是一种现实考察方法,又是一种理论创新方法。以“两个结合”方法论推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既能够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哲学升华,也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新生,还能够指引我国国际形象的文化构建。我们要在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两个结合”的方法指引,通过造就有机统一的文化生命体,巩固文化主体性,打开思想和文化主动的创新空间,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关键词]“两个结合”;方法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马克思主义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关于城市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实践特色与实现路径

马彦涛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深沉的力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城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阵地,建成文化强国,离不开城市文化的发展繁荣。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城市文化建设,他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城市文化建设实际,吸收借鉴国外城市文化建设经验教训,形成了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的一系列城市文化建设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城市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提供高质量文化供给,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城市为人民的价值理念、坚持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城市文化建设;理论逻辑;鲜明特征;实践路径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中国道路形成的时代场域、本质特征与世界意义

——基于世界历史理论的分析视角

刘冠婵 牛先锋


[摘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阐释中国道路的内在逻辑,离不开世界历史理论的思想指引。世界历史理论重在探讨世界历史进程背后的逻辑与规律。世界历史是具体民族选择自己道路的背景和前提,中国道路选择的背景恰恰是世界历史的形成。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是中国化与现代化的统一,这条道路正在展现出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向世界日益展现出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关键词]世界历史;中国道路;本质特征

作者单位:刘冠婵,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牛先锋,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共产党推进“第二个结合”的历史主线、价值遵循与实践要旨

丁玉峰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受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第二个结合”中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百花齐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筑牢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这一演进历程内蕴特定价值指向,即立于人民立场不断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精神文明极大丰富,基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着眼解决全人类共同问题中不断推动命运共同体构建。新时代进一步推进“第二个结合”,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把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点,肩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第二个结合”;历史主线;文化强国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独特生态观的四重追问

崔赞梅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独特的生态观,何以独特?其植根于独特的中华传统生态文化,孕育于中国近代以来的独特历史命运,出场于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和发展的独特历史进程。何谓独特?体现于其独特的哲学基础、独特的根本性质和独特的基本内涵。独特为何?体现在其独特的价值旨归,具体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直接价值旨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人类价值旨归,以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旨归。独特何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生态观,拓展了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生态维度,为实现“两个和解”,尤其是人与自然的和解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生态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然与自由:马克思对黑格尔自由观的超越

——基于《博士论文》本文

胡盼盼 梁田


[摘要]在黑格尔哲学中,事物都是精神自我实现的中介,都为精神的必然性所规定。这种必然性不仅规定了人的本质,还规定了人的现实生活。黑格尔认为,人类活动的整个历史都是精神自我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作为精神在现实中的伦理实体对人的现实活动领域——家庭和市民社会具有决定作用,个人只有将自身的现实活动与国家伦理的内容相统一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马克思通过重释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从根本上消解了黑格尔的精神实体及其必然性,并论证了自我意识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从而撬动了黑格尔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石。马克思认为,自我意识只有通过同物质的现象世界作斗争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这也为其后的现实批判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精神;必然性;原子偏斜;自我意识;自由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恩格斯致奥尔索普书信的历史考察

陈长安 李晓晓 陈嘉炫


[摘要]以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恩格斯1876年10月28日致奥尔索普信辨识为例。系统介绍了原稿的典藏缘由、原著人物和历史背景。遵循掌握字母的基本写法、原稿的总体笔迹特征、字母的连写略写并逐词辨识的步骤,辨识出原稿并得出中译文。并从五点领略风采、思悟原理。

[关键词]奥尔索普;恩格斯原稿辨识;东方问题

作者单位:陈长安,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李晓晓,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卷烟厂;陈嘉炫,深圳图书馆



调查研究的意义、原则与方法

杨信礼


[摘要]重视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进行科学决策、实施正确领导的重要方法。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必须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正确原则,运用科学方法。

[关键词]调查研究;马克思主义;原则;方法;技术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哲学基本问题再阐释

邹广文 尹立蒙


[摘要]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阐述包含两层逻辑,其一是深刻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与联系,强调人类历史发展脉络是劳动史而非观念史;其二是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发展的科学方法论,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深刻变革。恩格斯以近代科学发展的历程为依据,批判了观念论哲学的错误观点,以人与世界的关系思维明确研究方法,把实践作为验证思维客观真理性的关键渠道,体现了思维与存在的整体性。哲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其研究始终聚焦于人与世界的关系变化。重新考察哲学基本问题就是在当代现代化实践的背景下,在现代化推进的发展实践中,坚持理性与价值相统一的二重视野,让哲学真正面向并关注人的生活世界。

[关键词]思维与存在;对象化;主体思维;实践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个体—共同体”语境下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研究

徐宁


[摘要]如何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超越个体自我,实现人类主体自觉,正确处理“个体—共同体”辩证统一的关系是马克思研究人的自由这一最高价值诉求的重要线索。信息时代资本主义国家所标榜的普世价值无法凝聚起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旗帜鲜明地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在“个体—共同体”的辩证统一关系中确立了现代化应有的价值观。

[关键词]“个体—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资本与资本逻辑的本质属性、辩证关系及现实启示

张中华


[摘要]无论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还是作为生产关系的资本,亦或是作为社会权力的资本,都只是资本的不同表现形式,而资本唯一的本性是获取剩余价值。资本由于自身的矛盾运动而展现的必然如此的客观规律即为资本逻辑,主要表现为增值逻辑、运动逻辑及扩张逻辑。资本与资本逻辑同时而生,相互作用,但本质属性又各异。在现实运行中,资本逻辑发挥着既破坏又创造的双重效应。资本逻辑是中性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制度下,资本逻辑发挥的作用不同,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同,因而不能简单地对其进行主观上的善恶评判。这就要求资本的使用主体科学规范和引导资本,使资本逻辑能最大化发挥文明效应。新时代的中国应充分重视和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科学借助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效规避资本逻辑导致的破坏效应,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资本;资本逻辑;生产要素;资本增值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



论马克思对资本—技术逻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谢金秀


[摘要]技术发展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但资本通过对技术发展的资本主义应用,不断增强了对人和整个社会的控制能力。随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机器体系和数字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资本逐步实现了对人的劳动能力、身体和精神的片面化,使人只能依赖于资本才能从事生产;资本增强了对时间的控制能力,逐步使人的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都受到资本的控制;从运用暴力手段和国家力量,到实现工厂中的规训和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愿”被控制,资本逐步增强了其对人及整个社会的控制效率。资本控制能力增强之根源不在技术发展本身之中,而在对技术发展的资本主义应用之中,因而破解问题需要我们将研究的重心立足于资本批判的基础之上。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技术发展的资本主义应用;分工;时间支配;控制效率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阿甘本“赤裸生命”的生成机制及其救赎之路

——基于资本逻辑批判视角的分析

陈爱萍 叶思琦


[摘要]在阿甘本生命政治哲学语境中,神圣机制是生命赤裸化的根本症结所在。即使在当代西方社会,至高主权的运行机制本质上不过是神圣机制的世俗化再现。赤裸生命在神圣机制的结构性暴力下被捕获、宰制和奴役。只有通过亵渎的去神圣化操作,才能使生产赤裸生命的神圣机制失效并彻底终结。然而,由于对神圣机制的诊断仅停留于政治层面,阿甘本忽略了政治主权背后的资本统治权根源,导致他对赤裸生命的救赎跌入弥赛亚主义的虚无之境。对神圣机制的批判只有进一步深入到资本逻辑视域中,才有可能揭露其真正面相,并为解放赤裸生命探寻一条切实可行的现实道路。

[关键词]赤裸生命;神圣机制;救赎;资本逻辑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乐乐

审核:振华


▼点击阅读原文,订购学术期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社科期刊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