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法律之外,我们有没有权力去行使审判权?丨AMNUA影评

2017-11-18 南美小白 AMNUA视野

题记

同态复仇:根据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即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血还血的私力复仇方式。


在全民狂欢的双十一前一天,本格推理迷的狂欢日提前到来,2017版《东方快车谋杀案》悄然上映。



1974年,《东方快车谋杀案》被第一次改编成电影,这部影片被当时仍然在世的阿加莎看作是她最满意的一次改编。此后的四十年里,这部小说数次被搬上银幕和舞台,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背景中穿行,不断变换和重生。2017年,肯尼思·布拉纳导演,约翰尼·德普等人主演的新版“东方快车”又一次驶上轨道。



剥掉《东方快车谋杀案》推理探案的外衣,直视故事本身,它的内核是关于复仇。一个残忍的凶手,杀死了名流之女,牵连害死了名流夫妇以及一位无辜的女佣。凶手出走异国,隐姓埋名,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他确实逃过了文本法律的制裁,可逃不过的却是人心法律的制裁。名流一家以及女佣的亲戚朋友组成了一个12人的“陪审团”,在这列东方快车上对他进行了死亡的宣判与行刑。我们的主角大侦探波罗先生虽然找出了真相,却又为他们隐瞒了真相,这相当于他认同了由他们组成的这个“非法”的陪审团所作出的裁决。



侦探最终选择放过这十二个人——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是大侦探波罗帮助完成了这场华丽丽的大型复仇。回到《东方快车杀人案》的本初来,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要12个人联合杀人?因为12个人都想要报仇,而且有12个人呢,他们可以互相掩护。



1974年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在波罗点破真相之后,影片用回溯的方式演出了12人对凶手一人一刀颇具仪式感的审判过程。



《东方快车谋杀案》名留青史的原因或许既不是关于案件的推理,也不是凸显了波罗的机智无双,最令人震撼的应该就是这段的描述了吧。12个人轮流进入房间,由于力度不同,深浅不一地对着毫无反抗能力的“凶手”进行审判。而这段让我想起了2005年韩国导演朴赞郁拍摄的复仇三部曲之一《亲切的金子》。



“亲切的金子”这个名字来自于狱中的姐妹对女主角“金子”的赞称。金子在20岁时候因为绑架并杀害儿童被捕入狱,然而这并不是事情的真相。真正的凶手是一个幼稚园的教师――白老师。他首先绑架了金子的小女儿,然后以她的安危逼迫金子诱骗另一个小男孩上门,在虐杀了小男孩之后以同样的手段让金子去替他服罪,为了保全女儿的性命,金子认了罪,随之而来的是13年的牢狱之灾。



13年是个多么漫长的时间啊!然而,这是她复仇计划得以实现的重要阶段。

讽刺的是金子本来是一个无罪的人,却因为证据不足而错误的入狱。十三年的牢狱生活不但无法使她从劳动中得到改造,相反,支持她行善的最大动力,却是由此衍生的强烈的复仇目的。



金子在出狱后,在狱中好友们的帮助下终于逮到了她的复仇对象,这个让她付出了十三年青春的十恶不赦的男人。



然而金子并没有开枪杀死他。而是通过当初逮捕自己的警察把所有被绑架残害的孩子家长都召集到了一起,让他们观看了自己孩子被残害的录像。警察说,凶手就在隔壁的屋子,你们可以自己决定怎么处置他。于是就有了致敬《东方快车谋杀案》的这幕经典的同态复仇的场景。






为什么金子不独自了结了白老师?我们经常在武侠片里听到复仇者看到仇人的时候会跟同伴高呼“把他留给我!”然而这类个人英雄主义的片段是对复仇的浪漫幻想,《东方快车谋杀案》和《亲切的金子》才更接近现实,因为人们都是想既要复仇又不愿意承担责任。



回到《东方快车谋杀案》,其实整部电影没有任何确凿证据表明那个被杀者就是当年绑架案的主谋,不管是1974年版的烧掉的纸片上显示着卡萨帝的名字的一部分,还是2017版的纸片上证明死者真实身份的一句完整的话都无法证实死者就是那个恶贯满盈的凶手。死无对证,这张纸片是否真的是死者所有也未可知。那么“审判者”们是否真的能够确认那就是当年的凶手,他们有没有可能杀错了一个人?甚至就算那个人就是当年的罪犯,他就一定要接受这样的死法吗?



讽刺的是电影中他们的对话中谈到了12人的陪审团制度,然而陪审团不是由受害者的亲属来组成,陪审团应该是12个和本案无关的人,而不是一群只想杀死凶手报仇的怒汉。



《东方快车谋杀案》的12个人连同犯罪可以让他们把“如果错杀”的责任推卸在别人身上,每个单独的人似乎都是真的无罪了。《亲切的金子》中懦弱胆小的家长们无法自己亲手去了结凶手,只能依靠群体的力量来完成审判。




两部电影的复仇手法相似,但是相比较《亲切的金子》中的上帝视角——我们清楚地知道那个禽兽不如的白老师究竟有多么地罪无可赦而言,《东方快车谋杀案》则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一切都是波罗的推断,观众也只能相信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波罗不会犯错,而波罗最终决定放过这12个人,这是群体的胜利,然而群体是否就是代表正义?波罗在最后对这群人说,我希望给你们一个自我救赎的机会。那么这样的结局是否就是救赎?我也不知道,或许《东方快车谋杀案》的魅力就在于此吧。故事是个普通的故事,推理也并没有多么地引人入胜,但是这个已经昭告读者、观众很多年的结尾却总能引发大家的思考和震撼,这才是阿加莎的高明之处吧!



即便如此,每每想到复仇作为人的原始本能在身体里涌动的时候,还是不自觉得感到一丝丝寒意从身后透出。


原文刊载于知羹公众号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AMNUA数字展厅;

  • 为保证流畅体验,建议在wifi环境中观看;

  • 投稿信箱:amnuamedia@163.com;

  • 文章版权归AMNUA视野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