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厉以宁教授:细数光华参与国家建设十件事

明天,我们将迎来祖国母亲的第68个生日。

 

68年,在人类发展史上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在此间,中国却创造了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历史。祖国的繁荣发展和社会进步,离不开党的远见卓识,离不开中华民族的砥砺奋进,也离不开思想者的建言献策。

 

“因思想,而光华”。光华从它创立之日起,就肩负着为国家改革发展做贡献的社会责任。它既是改革与思想解放的产物, 也始终坚持贡献思想推动祖国的改革与发展。

 

值此举国同庆之际,让我们跟随北大光华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细数光华参与改革的十件事,一同回顾中国在改革开放近40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展望未来,光华也将一如既往贡献思想,助力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今天要讲十个问题,光华建立30年以来所经历的十件大事,主要是与我们国家的建设有关的。


第一、教育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问题。这是我们经管系刚成立的时候就承担的一个国家项目。在经管系教授的共同努力之下,再加上其他学校教授的参加,终于完成了这个国家项目。当时我们国家的教育经费只占国民收入的3%左右,根本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认为标准应该定在占国民收入的4%,经过很多年的努力,我们终于超过了4%。这是我们光华的前身经管系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做的第一项贡献。


第二、中国经济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当时经济学界都提出要“放价格”, 价格放开了,我们经济改革就好办了。穿衣服要扣扣子,第一个扣子扣错了,所有的扣子就都错了。当时经济学界都说先要放价格,但光华不是这个看法。当时经管系一些教授都认为产权改革是最重要的。中国的问题在哪里?问题就是它没有真正的企业并且产权不明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是产权改革,产权改革就要通过股份制来实现。于是,我们经管系也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搞股份制,为什么搞产权私有化,所以有一段时间我们压力很大,但改革照样在推进。最后,大家终于认为产权改革是重要的。


第三、我们所参加的《证券法》起草。《证券法》的提出是在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以后,因为股份制已经在推行了。《证券法》谁来起草,当时提出一定要由专家起草,交给厉以宁去办。当时经管系即后来的工商管理学院一直承担着这个任务。这个任务大家都知道,很不简单。经过大家的努力,最后在1998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以高票通过了,这是我们为中国的法制建设、经济改革做的一项贡献。


第四、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感到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当时处在一个不公平的地位。比如说,当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发生了债务方面的纠纷,如果是国有企业欠民营企业钱没有还,这是商业纠纷;如果是民营企业欠国有企业钱没有还,这就是侵吞国家资产,因此是有罪的。这就不公平了。那时候我到了政协,就带领光华师生参与了政协的一些研究项目。最后给中央写了报告,这就出台了非公经济36 条,后来又出台了非公经济新36 条。这件事情我认为,是全国政协起的作用,但是北京大学的师生,从经管系一直到光华管理学院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做了贡献。


第五、扶贫开发。主要在贵州毕节实验区开展。毕节实验区是胡锦涛同志做贵州省委书记时由他建议设立的。毕节是贵州最穷的一个地方,有7 万多人口, 面积两万多平方公里。成立毕节实验区以后,专家组组长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水利体制规划、种什么树、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什么等等。2003 年换届,中央统战部任命我做组长,带领光华的教员,把贵州毕节作为一个扶贫点。我去的第一次会议上,先问几个问题:国有企业改的怎么样了?没动。城市建设规划有没有?没有。就业问题解决得怎么样了?不行。种树是要紧的,土壤改革是要紧的,但是不管搞什么实验区,必须要搞国有企业。怎么改?到外省看看去, 看看人家怎么改,国有企业怎么改成混合所有制、改成股份制,选择引进民间资本来改造。这样毕节的建设就加快了。在毕节还有一个问题,干部的素质低,不懂市场经济。我们想办法请天津开发区的人帮助,请北京大学的校友帮助,办了六七年学习班,让毕节所有的副处级以上干部来光华学习。我们光华的教员在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事情。


1994年厉以宁老师在黔北农村考察


第六、区域发展的新思路。这是一个国家社会科学的重点项目,主要是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在不平衡条件下,怎么能发展起来呢?我们长期的战略叫“梯队推进战略”,因为中国的地势西部高,中部高一点,沿海最低,这样一步一步推进。所以在光华管理学院,我和其他一些教授,加上地理系的,还有社会系的,大家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提出的观点是区域发展要有新的思路。什么新思路?我们在地图上把全国所有的县分成三个类别,第一类是发展的,涂上红颜色;第三类是最穷的,涂上蓝颜色;当中的一类涂上黄颜色。三种颜色一涂,地图清清楚楚,红的在沿海、沿江那些大铁路干线的附近。蓝的在几省交界地区、晋察冀边区、陕甘宁边区。该怎么办呢?我们提出新的思路,就是城市联网辐射。所有的这些城市都互相联网,形成一个辐射圈。比如说江西、福建、广东三省交界的地方,从长沙、南昌一直到福州、厦门、汕头、广州,围成一个圈,这层圈向里逐步进军,逐步消灭蓝的,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第七、我们参与了股权分置改革。大家知道股份制虽然有改革,但是中国有一个难题,就是国有企业规模都比较大。国有企业改股份制怎么改?如果把全盘都改了,当时反对力量很大,说不能这么做,把国有资产都变成了可交换的,那怎么办?所以,我们当时采取的办法、建议就是存量不变,增量股份化。存量都不变,人们就放心了,这样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就上马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问题和建议就出来了。因为存量不变,存量占大头,所以股东会开不起来。但是,两种形式并存的股权分置在全世界是没有的。所以,从国外回国的一些学者,就说你们搞股份制,搞的不伦不类,全世界哪有一部分流通、一部分不流通的?我说你试试看,你不在中国,你没发言权。我们在中国,知道中国必须这么走——先走“双轨制”。到21世纪的最初几年,股权分置,一部分流通、一部分不流通,就成为了世界规律。这样中国正在走向股权分置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为国家提出了很多建议。


第八、我们所做的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又能够适应世界潮流的现代工商管理的教育体系。我们应该认识到,全国高考,考文科、考理科的学生都会把光华作为报考志愿。我们能够教他们什么东西?如果我们教不好,我们对不起家长, 对不起中学老师。这么好的学生来,你们没让他们学到什么东西。所以,一定要把教育方面内容给它充实。到现在为止,我们总算前进了一大步,但是任务还是很重。


第九、我们参加了林业的改革。中国的承包制是农田承包制,农田承包制搞了,林业承包制怎么搞,林业改革怎么搞?我们很多教员参加了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国有林场的改革,这样我们在林权改革上的确是有了自己的发言权,并且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第十、现在还没有完成的,正在做的,就是搞中国经济的低碳化。中国经济必须走低碳化的道路。我们参加环境保护的改革已经一段时间了,搞低碳化跃进了一大步。现在我们成立了一个专家组,这是国务院的项目,因为中国必须走低碳化的道路。对于低碳化,我们建议四大宏观调控目标看来是不够的,四大目标——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现在加一条,第五个目标就是低碳化。环境是我们共有的,资源是我们共享的,我们必须把低碳化做好。



以上讲的,就是30 年以来,我个人及光华参与做的十件事,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摘自厉以宁教授在光华管理学院30年院庆上的致辞)


厉以宁教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始院长、名誉院长。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资料员、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于1988年至2002年任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至2012年任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13年起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教授在经济学理论方面著书多部,并发表了大量文章,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双重转型”进行理论探讨,另外还主持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这些都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图片来自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