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可以,我想在秘境柯河遇见你

晓桐 乡村之眼
2024-09-07

198次相遇


如果可以,我想在秘境柯河遇见你

如果可以,

让我在柯河与你相遇

让我们一起感受清晨山里凉爽的风,

午后温暖的阳光,

晚上璀璨的星河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里的人,

听听这里的故事。

如果可以,我想在秘境柯河遇见你

恰逢柯河下雪

冰美人、山风与秘境

凌晨五点,我们从成都出发,一路上睡得开心,醒来时天已大亮,映入眼帘的是肃穆的冬天景致。相较于云南的初冬郁郁葱葱,这里的冬更像是冰山美人。秋冬交替,路两边延绵群山上点缀着斑斑点点黄的红的树木,比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讲,又多了一些鲜活。

柯河初冬


车子一路向前,海拔攀升,雪山、草甸,牦牛群,骑着马的牧牛人慢慢在后退。驱车十几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柯河。

牦牛挡住了我们的去路


柯河位于大渡河上游的河谷中,它通往阿坝县的路至今仍在维修,山峦与树林的环抱中,柯河俨然是一处秘境。多年来,当地人自发组织的玛荣峒格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前身为:玛荣峒格环保小组)一直关注柯河的生态文化,努力去守护着柯河的秘境。

全员集合


自2011年起,合作社与乡村之眼合作,陆续举办了几次影像培训,让当地人学习用影像的方式去记录家乡的变迁。去年,柯河的社区影像行动计划得到了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的支持,又一批学员拿起了摄像机去反观自己的社区。我们此行,正是为了协助他们把自己的素材剪辑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在藏地乡村进行剪辑培训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剪辑培训刚刚开始,我们就遇上了难题,热不让的素材怎么都没办法放到电脑里剪辑;一番折腾才发现,他的素材拍摄成了50帧,笔记本跑不动那么大的格式。找到症结所在,解决起来却也不是那么轻松,老版本的电脑压缩着压缩着就卡死机,又重来,死机重来,死机又重来;捯饬了一整天终于是好了。

努力剪辑中


隔天罗布让也遇到了相似的问题,好在有了经验,很快就解决了。除了素材的问题,我们剪辑的电脑短缺也是一大挑战,五个人,三台电脑,加上工作人员的一台,还缺了一台。好在大家相互协助下,最终大家都完成了剪辑。

齐心协力搬运发电机


电力也是一个问题。村子里的电力主要是靠上游的水力发电站。奈何冬季电力不足,村里的电要分片区供应。遇上天冷下雪,电就彻底断了。而剪辑培训,没有电怎么能行?不知道周巴从哪里买来了柴油发电机,从拖拉机里抽了柴油,我们终于得以“重获光明“。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发电

more+


每一天的培训结束时都已经是深夜十点多了,经历了素材的事情,热不让更是加班加点的剪辑片子,很害怕自己剪辑不完,更是有一晚上非要熬夜剪辑,大家伙劝了好半天,才劝住。


夜已深,天空繁星点点,干净的可以看见银河,在满满的感动里,一天的工作落下帷幕。

接电线



崔小厨的“危机”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美食

more+

崔小厨的部分美食


“蔬菜危机”

对于没有做过那么多人的饭菜的我们买菜是我们遇到的第一大难题。


做饭的第一批菜是从阿坝县上买的,“够了吧”、“预算不多呀”、“会不会超预算呀”……崔小厨一边买一边碎碎念;结完账,我们又愉快的冲进超市,“这个也可以再来点”、“这个也再点”、“对对对,再买点水果!”


结果,还是没买够!!!!


于是每天的碎碎念变成了,“菜不够怎么办”、“完蛋了,菜不够,菜不够!”、“我们明天去买点菜吧!”,然而更加晴天霹雳的是,村里卖菜的地方撤了。

卖菜货车解救危机


好在有卖菜货车沿路叫卖,于是我们买了第二波菜和水果。然而到了第四天,我们又陷入了没有蔬菜的危机......上天眷顾,卖菜的货车因为下雪在村子里滞留了一天,于是我们又买上了第三波蔬菜。到此才算是蔬菜危机解除。

危机解除


“米和油的危机”

除了蔬菜和水果,米和油也捉襟见肘。米和油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村子里没卖的,卖菜郎也没有,面条就成了我们的主食,加上早餐吃的大多是周巴家的糌粑,大米也算是勉强支撑到了最后;油则是在我们吃了四顿火锅和极度节省的情况下撑到最后。

开饭啦


除了这些,菜咸淡的问题也天天上演,在调侃间每天多了不少乐趣。高原做饭不易,好在周巴家有一些剩下的煤气,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当然关于崔小厨省煤气的碎碎念自然也没少。

卖家秀

买家秀

学吃藏式早餐



放映会里满满的感动

放映筹备


不知不觉,培训接近尾声,幕布,投影仪,音响,放映三件套,我们在周巴家里举行了小小的放映会。关于文化的《金刚舞》、关于传统技艺的《藏纸》、《藏茶》,关于社区问题的《垃圾》,关于生态的《藓病调查》;这群生活在这里的人,关注着这里的一切。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放映时间

more+


放映结束,大家在一起吃起火锅。罗尔旦谈起了周巴的作品《藓病调查》。影片记录的是他们玛荣峒格环保小组这几年调查柯河当地动物藓病的过程。罗尔旦说,以前,周巴叫他一起去山上查看动植物状况,或者去别的地方调查柯河的生态问题时,他有时会忍不住在路上想:“我为什么要来这里,为什么不在家里?”直到今天看了片子,他重新审视了自己以前做的事情,才真的明白这些事情其实是很有意义、很值得的。而且,他说,如果他以前没有做过这些事,今天看片子可能只会觉得那些人了不起,而不会有那么强烈的共鸣和自豪感,也更觉得他们小组做的很多事情非常值得继续坚持下去,不能随便放弃。


大概这就是乡村之眼用影像给社区和社区组织带来的的一个很大的益处吧!



尝试与反思

热不让的藏纸


放映开始前,久美提出他想给自己远在青海的朋友们直播放映会。我们受到启发:乡村之眼何不亲自来直播呢?

小试牛刀---微博直播


说动就动,尽管谁也没真的玩过直播,我们也在笨拙的摸索里成功打开了微博直播。期间,因为网络和电力不稳定,直播中断了好几次。


好在大家不嫌弃我们,1000多位朋友先后进入了我们的直播间,虽隔万里,也在四五个小时里一直陪伴我们,一起欣赏学员们5部新鲜出炉的影像作品。第一次的尝试难免青涩、拙劣。朋友们在直播期间不离不弃,已是给学员和乡村之眼最大的鼓舞。

朋友圈评论是我们备受鼓舞


尝试的“小成功”也在提醒我们,近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为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跨越千山万水的同步分享既不是难题,也需要我们尽快理解、适应和应用。不仅仅是直播,包括现在大火的短视频也在昭示着影像尤其在传播时,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

为直播打光


这一次,热不让也向我们展示了他用手机拍摄和剪辑的“祭祀峒格神山”的短视频;视频虽短,但制作容易,看起来也颇有意思。我们用专业的摄像机和影像培训让他们从对影像感兴趣踏入了影像的世界里,我们也当思索什么样的影像是当地人和社区需要的,我们更该思索乡村影像在严肃、正经和晦涩之外可否有更好看和有趣的形式。


乡村之眼对后者鲜有尝试,对前者已坚持多年。不过,近年来村民拍摄的影像却已慢慢超出许多人对乡村影像的期望。无论是兰则的《鼠兔》还是此次周巴初步剪辑出的《藓病调查》,都显示出村民们以影像为工具进行自主、科学的社会调查的强大能力。周巴和他的伙伴们多年来关注柯河的动物藓病问题,不仅常年多次上山调研和采样,也坚持去到各个地方采访和咨询生态专家、大学教授、本土藏医和喇嘛。他们已熟练地将影像作为协助社会调查和社区工作的工具和技术,为更深入的讨论和反思创造了窗口和平台。

 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反思与学习。




关注乡村之眼微博账号

或是

加乡村之眼为微信好友

第一时间

掌握乡村之眼动态



作者:晓桐

编辑:晓桐

校对:崔静雯

摄影:晓桐、崔静雯、久美

乡村之眼公益影像行动

「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与西部乡村社区伙伴合作,以影像记录的方式,启蒙和培养在地生态保护的文化传承力量,促进西部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东西部的平等对话。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乡村之眼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